科普天地
您所在的位置:
返回上级
这些结核小知识,你了解吗?
发布时间:2023-12-20浏览量:1191信息来源: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说到结核,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咳?要传染,离远点?是不是大家都谈“结核”色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结核的“真面目”。


结核病(TB)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最早可追溯至纪元前1万年,自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后,人类便开始了同结核病持续至今的战斗。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俗称“肺痨”“痨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是最主要的结核病类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之前曾长期占据全球单一传染病致死率首位,是存在巨大威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结核病的症状:
1.发热:发热是肺结核最常见的全身毒性症状。常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16-20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夜间睡觉时出汗。
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常为干咳或仅有少量黏液痰,所以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4.其他症状:消瘦、呼吸困难、胸痛、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等。


肺结核检查:肺结核要做的检查项目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核分枝杆菌素试验等。
1.胸部影像学检查。通常是给予胸部X线检查、CT检查。目前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较常用的首选方法。通过检查能够判断病变类型和性质:

CT检查主要能够发现隐蔽区病灶和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x线影像对于诊断肠道结核、泌尿系统结核、生殖系统结核以及骨关节结核亦具重要价值。

2.支气管镜检查。通常是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过各项检查能够直接判断支气管和气管部位的病变,而且在检查的过程当中还可以抽取少量的分泌物以及活检。
3.实验室检查。通常是给予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测等,利用上述检查能够准确判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变化,同时还可以了解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定量,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4.结核分枝杆菌素(简称结素)试验:目前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结核分枝杆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皮内注射法.将PPD 0.1ml注入左前臂内侧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皮内,使局部形成皮丘。48-96小时(一般为72小时)观察反应结果判断以局部硬结直径为依据:


然而PPD与卡介苗存在交叉反应,在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虽无结核感染亦可出现PPD皮试阳性,因此特异性低。此外,在免疫缺陷患者中,特别是合并HIV感染患者重症疾病者、年幼儿童及营养不良者,缺乏足够的灵敏度。


结核病的预防:只要是肺结核病人都可能有传染性,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因为带菌的肺结核病人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大笑等,将结核分枝杆菌经鼻腔和口腔喷出播散到空气当中,在空气当中停留数小时,被健康人吸入之后可引起感染。 预防肺结核病四个措施:有发现传染源、切断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注意饮食习惯。所以为了避免感染,应该和肺结核的病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肺结核病人见面时应该戴口罩,接触结核病人使用后的物品要及时洗手,以防感染。具体情况如下:
1、首先: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是十分必要的,避免漏诊和误诊。积极治疗肺结核病人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做到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只有彻底治疗患者,才能有效降低感染率和减少发病。
2、要切断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平时要注意自身卫生,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消毒隔离工作,避免肺结核的传播。咳嗽、打喷嚏用纸捂住口鼻,痰液吐出后要用纸包好后焚烧。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住在单独的光线充足的房间内,还需要注意经常打开窗户通风。
3、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有时,免疫力下降是患疾病的主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增强体质和锻炼身体。婴儿和幼儿也需要接种疫苗。若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戒烟戒酒。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活动。

4、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只有健康的饮食,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要多吃奶类,蛋类、瘦肉等高蛋白食物。通常还可以多吃绿叶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
预防结核人人有责,戴好口罩,勤洗手,咳嗽礼仪要注意。如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应及时到定点医院进行结核筛查。
结核门诊就诊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点---12点 下午13:30--17:00。
结核门诊电话:84910654
吴燕主任:13730672782
参考资料:
《传染病学(第9版)》第四章第十三节 结核病
《耐药结核病护理手册》第一章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
适用人群:本文适用于结核病密切接触者,抵抗力低下者,老人,儿童。
注:以上文章仅为科普,不能代替专业医嘱
供稿/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科)/伍玉姝


Copyright © 2023(jtxderm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蜀ICP备17006138号-1  技术支持:用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