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
您所在的位置:
返回上级
揭秘隐藏在发热症状下的川崎病
发布时间:2024-10-10浏览量:265信息来源: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有一种病,持续高热不退,退热药、消炎药、抗病毒药物轮番上阵,也不能退热。这种症状有可能就是——川崎病。

一、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是一种自限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因无法明确病因,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并结合全身多系统血管炎的表现及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二、如何判断川崎病?

1.发热39-40℃,持续5天或者更长,呈现以稽留热为主,抗生素治疗无效。

2.双眼球结膜充血。

3.口唇干红、皲裂、充血,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明显。

4.颈部淋巴结肿大。

5.多形性皮疹遍布全身。

6.四肢末端变化:1)掌趾红斑、手足硬肿2)热退后指(趾)甲周围膜状脱皮。

三、注意事项

1.发热护理:监测体温,避免高温,体温38.5℃以下采取物理降温;38.5℃以上遵医嘱给予退热药,适量饮食。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半脱皮处勿强行撕脱,避免感染。

3.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损失口腔黏膜。

4.运动:急性期卧床休息,出院后2个月内不要剧烈运动。

5.及时复诊: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于出院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及一年进行全面检查。有冠脉损失者密切随访。

6.因治疗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的11个月不宜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疫苗。

注:以上内容仅为科普,不能代替专业医嘱,如出现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医。

参考文献

[1]黄诚山.发热的迷雾:一位医生的诊断之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24-04-26(025).

[2]黄玉娟,李夙凌,田园,等.中国儿童川崎病诊疗循证指南(2023年)[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12):1198-1210.



供稿|儿科  唐莉


Copyright © 2023(jtxderm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蜀ICP备17006138号-1  技术支持:用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