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
您所在的位置:
返回上级
冠心病患者装了冠脉支架后为什么还需要吃药?
发布时间:2023-12-30浏览量:1772信息来源: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的冠状动脉,随着年龄的增加、血脂水平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叠加,会逐渐的形成脂质斑块,随着脂质斑块厚度的增加,血管的有效管腔效面积会越来越小,当有效管腔面积小于原有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及以上时,就称之为冠心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与之匹配”逐年递增。

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的不同,冠心病可分为两大类:一、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前者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后者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也有将冠心病中的猝死包括在内的。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诊断明确后,往往需要尽快植入冠脉支架,从而尽可能多的挽救即将坏死的心肌细胞;对于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的患者,在完善冠脉造影后,若血管狭窄大于百分之七十五(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会有相关的缺血症状,比如活动后胸闷、胸痛、心累等),也需要植入冠脉支架。那么,当植入血管支架以后,血管狭窄就已经解除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规律服药呢?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与很多外科手术不一样。对于很多外科疾病,比如说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只要通过手术将病变的组织切除或者将器官内的异物取出,再等到炎症控制、伤口愈合之后,疾病就算完全康复了。而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我们会在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植入由低碳不锈钢或者合金类的金属制作而成冠状动脉支架(少部分病人可以通过球囊扩张或者药物球囊扩张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缓解症状)。从表面上看,血管管径大小是恢复了,但在血管内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原本完整的血管内皮结构遭受到了破坏,形象一点的比喻就是,我们支架部位的血管内皮,会出现很多细小的伤口。此时,为了使得伤口愈合、防止伤口出血,机体就会发动很多血小板聚集在这些部位,当血小板积少成多以后,就会形成血栓。因此,如果不在血栓形成之前,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的话,血管很快就会被血栓堵死,造成急性心肌梗死,从而导致危及生命的恶性事件发生。

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在初始阶段防止血小板聚集呢?这就需要早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一年以内,一般需要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原则上是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对于服用阿司匹林后有明显消化道症状,或者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症的患者,可以选择吲哚布芬替代阿司匹林。等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一年以后,体内的金属支架通常会被血管内膜完全覆盖(支架内皮化),此时,我们就可以停掉其中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停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均可,最新指南推荐停用阿司匹林)。这样,即可以有效的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又尽可能的降低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
      当然,除了上述的抗血小板药物,还有一些必须服用的二级预防药物,比如:1.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该类药物会降低体内的血脂水平(主要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2.β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该类药物可以减轻心肌耗氧,纠正心力衰竭;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依那普利、缬沙坦等,该类药物可以预防心脏长大、降低远期死亡率。对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仍然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改善心肌代谢或者扩张血管的药物,如曲美他嗪、硝酸甘油、尼可地尔等。
      综上所述,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治疗是疾病控制的基石,只有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配合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从而保障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科普作者: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  唐建辉
参考文献: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篇,第四章,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适用人群:本文适用于冠心病及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健康宣教。
注:本文仅为科普,不能替代专业医嘱。

Copyright © 2023(jtxderm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蜀ICP备17006138号-1  技术支持:用我在线